返回首页

什么是音色

258 2023-10-04 03:59 admin

什么是音色

音色(Tone-color)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其中有基音和泛音,泛音的多寡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了特定的音色。音色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一般来说,人们区分音色的能力是天生的,音乐的颜色分为人声音色和器乐音色。人声音色高、中、低音,并有男女之分;一定频率的纯音不存在音色问题,音色是复音主观属性的反映。各种乐器,奏同样的曲子,即使响度和音调相同,听起来还是不一样,胡琴的声音柔韧,笛子的声音清脆,小提琴的声音优美,小号的声音激昂,就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所以音色是在听觉上区别具有同样响度和音调的两个声音所不同的特征,声音的音色主要由其谐音的多寡、各谐音的特性(如频率分布、相对强度等)所决定。乐音中泛音越多,听起来就越好听。低音丰富,给人们以深沉有力的感觉,高音丰富给人们以活泼愉快的感觉。每个人的声音都有独特的音色,所以我们能从电话、广播的声音中辨认出是哪位熟人。

南北方乐器风格差异?

一 底层差异

南、北文化的的差异是南、北笛曲底层差异的源头。地域文化向来是影响音乐风格形成的关键因素,不同的文化形成了颇有差异的音乐风格。这不仅仅是对器乐而言,比如我国陕北的民歌与陕南地区就有明显的差异。以秦岭为分界限,陕南地区的民歌更接近四川,而陕北的民歌则与山西、宁夏等地相近。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地理分界造成了人类生存活动区域的分隔,从而产生了音乐文化发展的相对独立性。这种在不同音乐文化圈与不同地域里各自独立发展的音乐艺术,就产生了音响形态上的差异,从而使人感受到音乐文化地域风格的差异。

具体到笛曲的南北风格差异的形成,底层差异之一便是地域文化中的自然环境。有些学者认为:“地理与自然环境的特点对音乐的形态产生有某种影响”,比如,北方的笛曲,表现出平原地区的宽广、奔放的风格特征;而南方的笛曲,则呈现出江南水乡的细腻与婉转。二者截然不同。也许,这就是长城与小桥的不同魅力。

底层差异之二是地域文化中的人文地理。在一个地域内,常常由于师承或共同的审美偏好,使得一群音乐家的个人风格中具有某些共同性,可以称之为 “群体风格”或换言之“流派”。比如在巴洛克时代,欧洲音乐形成了威尼斯乐派、曼海姆乐派等风格流派。中国很多乐器的演奏也存在着“南派”与“北派”,如琵琶独奏在明、清时期,就有“南派”与“北派”之分。这种风格流派的形成与群体风格不无关系。

北方的笛曲演奏和创作群体中较为突出的是冯子存,他生于河北,在北方的浓郁的民间音乐的环境下成长,在深入了解民间音乐,特别是“二人台”的基础上,对北方笛曲风格的巩固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代表曲目有《五梆子》、《喜相逢》等等。在他的影响下,北方笛曲的群体风格进一步扩展,华丽、奔放也成为北方笛曲的风格写照。

而在南方笛曲的群体风格的形成中,不可忽视的演奏家是陆春龄。这位生于上海的演奏家,在汲取江南丝竹等民间音乐的养料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演奏特点,其音乐圆润动听、柔润缥缈,并由此促进了南方笛曲群体风格的巩固。这种群体风格的形成又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其他的艺术形式分不开。

南、北笛曲风格的形成,与其当地典型的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关系。南方笛子又称“曲笛”,用于南方诸乐种和昆曲的伴奏。北方笛子又称“梆笛”,主要用于北方诸乐种和梆子腔剧种的伴奏。可见,南、北笛曲内在的奠基因素不同。所谓“桔生淮南则为桔,生淮北则为秸。”南方笛曲主要植根于江南丝竹这种民间乐种,并继承了此乐种柔美、细腻的特点;北方笛曲则主要植根于二人台这种流传于北方的民间乐种,形成了热情、奔放的风格特征。南、北笛曲在不同的艺术背景下成长,自然会形成不同的风格。这种艺术背景又构成了一种文化环境,并影响着当地人们的审美偏好,从而又进一步风格的形成。本质的差异决定了形式的差异。

二、表层差异

南、北笛曲风格差异的表层差异是通过乐器和乐曲表现出来的。二者共同促进南、北笛曲风格的形成。

乐器形制的不同,是影响南北曲笛音响、音色形成差异的根本原因。从笛子的尺寸来讲,北方的梆笛较短,南方的曲笛较长;梆笛的管径较细,曲笛则较粗。从笛子的音域方面讲,梆笛的音域为小字一组的d到小字三组的e;曲笛的音域为小字组的a到小字二组的b。梆笛的短、细、高与曲笛的长、粗、低构成了二者截然不同的音色与调性。梆笛的音质较纯,音色也较明亮;曲笛的音质较混,音色则较暗。

形制的差异也为南、北笛曲各自的记谱法和演奏技巧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也为两者乐曲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梆笛与曲笛的乐曲拥有着南、北不同的特色,这种特色的形成是由诸多部分所组成。除上述乐器形制以外,又可以包括演奏技巧、旋律线、速度等几个主要部分。

梆笛的演奏技巧较为灵活、多变,所以,往往要求演奏者的指与舌能够快速的运动,利用厚重、通畅的气息来自如运用吐音、抹音、花舌音、垛音、颤音等等高超技巧,并有所发挥。所以,大部分梆笛的笛曲都较俏丽、活波和生动。不同的技法的运用,又为乐曲增添了几份光彩。如在《五梆子》笛曲的三次变奏中,运用的技法不同,其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垛音和花舌音的运用使第一次变奏诙谐、风趣;顿音的运用又增添了第二变奏的活波;垛音和花舌飞指颤音技法的运用又使高潮突显,旋律更加激奋。

曲笛的演奏技巧则较为注重手指的运用。梆笛中一些用舌完成的技巧,在曲笛中则用手指来完成。但曲笛的技巧也有自己独到之处,如唤音、增音、叠音以及打音等技巧的运用增强了曲笛乐曲的柔润、细腻。在《鹧鸪飞》笛曲中,技法的装饰使乐曲的江南风韵极为突出。

南、北笛曲的旋律线条由于音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北方笛曲多采用七声音阶;南方笛曲则多采用五声音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北方多跳进、南方多级进的旋律线条。这也使北方笛曲多了一份“遒劲”,南方笛曲多了一份“婉约”。

“凡曲,北字多而调促,促处见筋,南字少而调缓,缓处见眼。”1这句古话也正是对南北笛曲的速度的高度的概括。音速的快慢对人脑中形成的声音的质感有着重要的影响。快速往往给人以活泼、跳荡之感;慢速则给人以柔和、含蓄之意。“快”有利于形成“刚”,“慢”则有利于形成“柔”。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